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校内新闻 - 正文

“无碍·有爱”踏春分——初2007班清华园“无障碍”探索活动圆满落幕

发布时间:2021-03-20 作者: 清华附中 点击数:

3月20日,春分时节,大地回春,草木萌发。清华附中初2007班(北斗柒班)的师生、家长43人与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的十余名志愿者共同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清华园探索活动。

清华附中初2007班师生与清华大学志愿者合影

在大学生志愿者和老师的带领下,在家长志愿者的协助下,附中学子们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通过聆听大学生讲述清华风物故事,实地考察校园无障碍的建设情况,附中少年真切感受到了清华园厚重的历史与校园无障碍环境的魅力。

一、心系“无障碍”——齐心协力筹备忙

北斗柒班建班伊始就申请了以“无障碍”为主题的班级微公益活动,得到了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的大力支持。2020年11月,协会的两位成员在北斗柒班的班会课上向小同学们介绍了校园无障碍建设的成果。讲座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希望有机会到大学校园内进行无障碍的实地考察。为了圆孩子们一个小小的心愿,班主任程苇航与协会会长江梦南将实地考察提上日程,并初步确定了活动路线和方案。2020年12月28日 ,初20级特邀残奥冠军侯斌,给全年级七百余名师生带来了慷慨激昂的励志演讲——《人生不设限,做自己的冠军》,同学们深受鼓舞,对班级微公益的开展更增添了热情和期待。

清华大学医学院博士生江梦南讲述自己作为听障人士的成长经历与人生感悟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吕俊彦做报告

春分日这一天,“无碍·有爱踏春分——清华园‘无障碍’探索活动”正式重启。程老师和江梦南花了大量的时间重新规划走访路线,并精心挑选了多座能够反映清华精神的建筑和雕塑,将无障碍考察与清华校史的学习糅合在一起,力求给孩子们创造一次意蕴丰富而又妙趣横生的探访之旅。

紧锣密鼓地走访与商讨方案

十一名来自清华大学九个不同院系、年级的学生志愿者参与到活动筹备与实地带队工作中来。大家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在繁忙的学业之余积极为活动出谋划策。

二、探秘清华园——聆听校史思先烈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和活动的反思性,三十六名初一学生被随机分为四支小队,每队由两名大学生志愿者带队、一名家长志愿者协助。同学们须在八十分钟内完成五处打卡,在重要景点前驻足听讲解,并观察和记录下可供使用的无障碍设施或有障碍尚待改进的地方。户外探索结束后是室内研讨环节,分为知识竞答、“无障碍”议题对话和颁奖典礼三个部分。

四支小队出发啦 (A组、B组、C组、D组)

在马约翰雕像前,大学生向同学们讲起马约翰教授的传奇生平和清华大学的优秀体育传统。

马约翰雕像前

行至清华英烈纪念碑前,映入同学们眼帘的,是英烈墙上的43个名字;清华人为救亡图存、保家卫国而壮烈牺牲的可歌可泣的故事震撼了同学们心灵。无数英烈用自己的一生,谱写了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迹,在这场爱国主义教育的洗礼下,北斗柒班的附中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使命。

清华英烈纪念碑

在韦杰三烈士死难纪念碑前,同学们朗读石碑上镌刻的韦杰三烈士的临终遗言:“我心甚安,但中国快强起来呀!” 闻亭、自清亭和水木清华,这些在校本教材里出现的建筑,一下子出现在同学们面前,大家都惊喜不已。

韦杰三烈士死难纪念碑

闻一多雕像

闻亭台阶下的讨论

水木清华前的笑脸

逸夫馆前

大礼堂前

大礼堂、科学馆、同方部和二校门周围,随处可见小同学们提问和记笔记的身影。

认真做笔记的“学霸”小队

小同学们耐心地将被大风刮倒的自行车扶起

三、发现“无障碍”——换位思考收获多

在“发现‘无障碍’”环节,各小组都不甘示弱,细细寻觅校内可供使用的无障碍设施以及待解决的“有障碍”问题。他们将自己置身于有需要的情境下,细心观察并体验着每一处的坡道和台阶。在志愿者哥哥姐姐的启发下,同学们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元——从最初的坡道、盲道、卫生间等公共设施,逐渐扩展到了路面是否有坑洼以及校河畔防护设施。随着活动的推进,大家观察无障碍环境的视野逐渐被拓宽,通用无障碍价值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同学们移开盲道上的障碍物

无障碍坡道

被挡的盲道

方便上下台阶的缘石坡道

过陡的坡道

四、志愿薪火传——优秀榜样立心中

在户外探访过程中,大学生志愿者不但承担了普及校史和无障碍知识的讲解任务,还负责领队、拍照以及保障同学们的出行安全。清华大学学生无障碍发展研究协会第三任会长、数学系博士生朱晓鹏早早地在第一教学楼内等待四支小队到来,和日新01班李一佳同学密切配合,实时记录志愿者们在线传回的小队打卡情况,并完成计分,为颁奖环节做好准备。

工作中的朱晓鹏和江梦南

清华大学日新01班李一佳——兢兢业业的计分员

清华大学建92班肖茗瀚在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前讲解清华精神

清华大学马硕192班吕俊彦向孩子们介绍无障碍设施设计理念

清华大学环艺87班梁成思就古钟内壁乱涂乱画现象引导孩子们对文明礼仪进行思考

清华大学美硕203班志愿者陈彦廷细心照顾小同学们的安全

大学生带领中学生,边走边看,有问有答,“无障碍”的种子就这样在孩子们的内心生根发芽。大哥哥大姐姐们对“无障碍”公益事业的热忱、对清华园的热爱,以及对志愿工作的精益求精更是为初中生们树立了绝佳的榜样!

五、竞猜小能手——室内研讨出真知

户外探访活动结束后,四支小队全部按时抵达第一教学楼。下午两点四十五分,活动正式进入下半场。首先是“竞猜小能手”环节,23道有关清华风物与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抢答题十分考验同学们的记忆力与反应力。一连串精彩的回答让所有观众击节叹赏。

班主任程老师和吕俊彦同学共同主持竞猜环节

随后,朱晓鹏为全体师生和家长带来了题为《清华大学校园无障碍状况》的演讲。朱晓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体验向大家介绍了学校近五年来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成果以及对清华大学无障碍未来的期待,在场所有人都被朱晓鹏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对校园无障碍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一步。

朱晓鹏同学演讲

在朱晓鹏的启发下,四支小队的同学轮番上台分享自己对于校园无障碍建设的思考。鲍允麒同学在对比中细心地发现西阶梯教室背后的无障碍卫生间扶手中存在设计漏洞,这可能造成残障人士使用时的“二次损伤”;席绍杰同学表示,当他听到中国近20个人里就有一名残障人士时很是震惊,因为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很少会遇到残障人士。唯有无障碍设施完善了,残障人士才能够自由地出行,真正平等地享受追求幸福的权利。

最令全场师生家长动容的,是朱心悦和朱天牧两位同学的发言。心悦同学表示,虽然河畔、湖边与小山等地方对于行动不便的人群来说难以触及,但是这不代表他们没有自由通行的权利。即便需要考量造价成本,社会也应当在所有公共区域积极完善无障碍设施,因为无障碍是维护所有人平等权利的一种保障,不能让缺少无障碍成为另一种障碍。

初2007班朱心悦同学发言

天牧同学则从“游乐场应不应该建设无障碍设施”的话题展开。他认为,游乐场之所以看不到残障人士,只是因为游乐场、商场等地的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并非他们不想去。所以问题不在于什么地方应该建设无障碍环境,而在于如何能将无障碍环境覆盖到所有地方。他呼吁更多的同学理解和关注无障碍理念,因为无障碍代表了人与人之间的尊重。

初2007班朱天牧同学发言

最后是激动人心的颁奖环节。按照四支小队的总积分高低评出冠、亚、季军团队,还有两项特别奖——“清华园大使团”和“‘无障碍’大使团”被最具洞察力的团队夺得。六名北斗柒班同学因在竞答环节表现亮眼或是在对谈环节发言深刻,被评为“‘无碍·有爱’智多星”。

各小队代表上台领取团体奖

“‘无碍·有爱’智多星”颁奖

六、浓浓清华情——念念不忘有回响

转眼间,一个下午的活动就要结束了,心思细腻的北斗柒班孩子们为在场的志愿者哥哥姐姐准备了小礼物,志愿者一不小心就被孩子们的温暖撞了满怀。

孩子们为志愿者哥哥姐姐准备的惊喜

活动结束,同学们意犹未尽,用笔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卓伦:

此行不光让我对清华园有了更深的了解,更让我意识到真正的"无障碍"不局限于完善设施,更要真真正正让这些设施发挥作用,让残障人士像正常人一样生活,让他们不再被身体带来的不便所困扰。这离不开社会上每一个人的努力,我们要站在残障朋友的角度看待问题。若仅仅是普通旁观者的视角,很难找到问题。例如,无障碍厕所内确实设置了安全扶手,却因为随意堆放清洁用品阻碍了使用。这看似不值一提的小事累积起来,终会让“无障碍”变成一种形式主义,惟有设身处地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全局,方能实现真正的"无碍·有爱"。

罗以蘩:

这次活动让我们在走访清华园的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个对我来说熟悉无比的校园。对残障人士来说,打卡景点往往是奢望,甚至走在路上都“危机四伏”。“无障碍”不仅仅指无障碍措施,更是社会对残障人士的理解。也许作为初中生的我们还不能尽多少力,但“有爱”的心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我希望献出更多的力量去帮助残障人士,让他们也能正常地在路上畅行,也能走近并走进每一个曾“遥不可及”的地方。

杜海琨:

平日里去清华园,我都是走马观花。这次探访,可以算是我第一次仔细观察清华园的风物和无障碍设施。大礼堂的穹顶,水木清华的池台,处处屹立的石碑……这些我曾经从未注意过的历史风物,在我真正地走近并了解之后,焕发出了异样的光彩。无障碍设施也是我不曾关注的清华一景,例如盲道、无障碍坡道、无障碍卫生间等等。从这些设施中,我看到了学校对残障人士的关照。但同时,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例如过于陡峭的坡道,或无障碍卫生间里缺少了一侧的扶手。我希望,在未来,有更多的人能重视“通用无障碍”,而不是让“无障碍”成为另一种“障碍”。

张歆沐:

这次活动,让我第一次如此深入地学习清华历史,聆听优秀清华前辈的光辉事迹,同时,我也学到了“无障碍”知识,明白了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发现并思考有待改善的地方。我们要把“无障碍”实现在生活中,不要只是口头说说而已——为残障人士提供便利,让他们也能过上正常人幸福、便利的生活。感谢志愿者哥哥姐姐的讲解,我今后也会为无障碍事业贡献一点力量。

朱心悦:

这一次重游清华园,不仅认真学习了许许多多有名打卡地点的知识,也同样认识了何为真正的“无障碍”。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很多时候只是表示“啊,这里有无障碍设施”,然后就匆匆离开了。并没有站在残疾人的角度去亲身体验他们使用设施时的真实感受与处境,导致设施的使用不到位。我重新认识了无障碍的理念,“每一个人都有使用公共场所的权利”,而不是让健全人把残疾人从公众场所中“淘汰”掉。另外还有一点让人感慨,就是无障碍的通用型,任何人都可能在某些时刻需要使用无障碍设施,这些才是无障碍的真正目的——为不便的人清除障碍,为所有人带来便利。

陈乐凡:

这次“无碍·有爱”活动使我对残障人士和“无障碍”议题又多了一些认识和思考。清华园中的无障碍设施有很多,有值得欣赏的优点,也有需要改进的不足。一个过于简陋的坡道可能会给轮椅使用者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一个在卫生间里少安装的扶手也可能会为需要的人带来极大的不便,我们真的很需要为残障人士多一份关怀,而不是仅仅将“无障碍”用作一个口号,我们需要付诸行动,同时也要清除那些刻板印象与偏见。

赵蕴然:

我想对为我们做报告的朱晓鹏学长说:看到您坐在轮椅上讲述自己在困境中奋起的故事,我心中的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我要学习您坚持不懈、顽强拼搏的精神,也会努力为“无障碍”事业贡献力量,让越来越多像您一样的残障朋友生活更便捷,更幸福!

吴昊阳:

自打出生起,我就一直生活在清华园里,却从未深入了解清华园建筑的历史和意蕴,也并没有特别留意校园的无障碍设施。通过这次班级活动,我对清华的早期建筑和历史有了进一步了解。我也深刻认识到了盲道、无障碍卫生间等无障碍设施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清华园里一些无障碍设施的不完善之处,会给残障人士带来很大的不便。我联想到,在其他的一些场所,可能要解决的问题还会更多,希望我们国家的无障碍设施建设越来越好,无障碍理念能深入人心。

戚俪馨:

在了解清华风物和寻找无障碍设施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残障人士的不易,也更加感受到,帮助这些并不属于少数的人们是多么迫切。一路上,我们小组的同学发现了很多让人担忧的场景——不规范的无障碍设施,可能会使残障人士的出行更加困难,甚至受伤。只有真正了解残障人士的需要,才能做到名副其实的“无障碍”。我们要提高自觉意识、个人素质,当无障碍成为一种习惯,像吃饭睡觉一样不可或缺的时候,残障朋友才会在不被“特殊对待”的前提下也能过上幸福便利的生活。

文字:吕俊彦 程苇航

图片:活动志愿者团队 程苇航

审核:党胜军 张晓明 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爱游戏买球(昆明)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