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  EN
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因故事而相遇——清华附中“恰同学少年——京鄂学生共创故事群”第一、二期圆满结营

发布时间:2020-04-03 作者:  点击数:

跨越千山万水,我们因故事而相遇——清华附中“恰同学少年——京鄂学生共创故事群”第一、二期圆满结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020年的春天,我们大家因新冠疫情困于家中,心灵却渴望自由飞翔。我们知道,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我们知道,外界的困扰越多,人的内心越是要丰富坚强,人与人之间越是要建立深度的联结。愿我们做彼此的火焰,照亮那些深藏在心底的故事,将其烧出几分色彩。

带着如此初心,同时借助互联网打破地域间的区隔,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发起了“恰同学少年——京鄂学生共创故事群”活动(后文简称“恰同学少年”活动),为青少年量身打造一个自由而轻松的表达空间,结合成长类的课程学习与话题讨论,鼓励同学们在深度的自我探索以及与同龄人的对话、共写中,获得个人的成长与集体的陪伴,给宅家的日子增添温暖和力量。

活动LOGO(创意来自火球猫、俟明,由火球猫制作完成)

历经半个多月的紧张筹备与试课,第一期“恰同学少年”活动于3月7日正式开营,由于学生反响热烈,第一期结营后便随即启动了第二期的伙伴招募。3月21日,“恰同学少年”第二期开营。

在前两期的“恰同学少年”活动中,累计78名来自京鄂两地的初中生在老师和主持人的引导下,共同书写关于“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和“未来的我”的故事,一起来唤醒,沉淀,思考,诉说。在这个有故事、有情怀、有梦想、充满不同可能性的社群里,每一期的学员都能找到志趣相投的伙伴,触碰另一个生命里的小小灵魂,同时收获由社群伙伴共同创作的四本主题故事册,和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故事集。

小而美的暖心活动——师生共创的第一期

第一期“恰同学少年”活动的筹备团队只有师生8人,从学员招募、备课、试讲、打卡设计、播客培训,到开营仪式和结营仪式的策划等等,均由师生反复研讨,共同摸索着完成,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能量。活动的主体课程围绕四大话题——“心悦者何”“知晓谈者心”“来人有真知”和“何以见未来”展开。在每个话题下,有一节引导课程,一轮打卡,一次晚安播报加上一本册子制作。四个话题的引导小课由学生主讲,复盘引导小课由学生发展中心程苇航老师主讲。

第一期活动主持人(四次小课及结营仪式)

在“恰同学少年”活动的引导小课中,“心流”“非暴力沟通”“英雄之旅模型”等知识点依次呈现在同学们面前。为了将这些陌生的概念讲得通俗易懂,程老师和四位话题主持人从查找文献资料开始做起,反复切磋语句措辞,用中学生给同龄人讲课的口吻来写讲稿,选取初中生最最熟悉的案例,最后师生一对一试讲,确定终稿。一个话题的小课准备差不多需要十个小时甚至更多,大家却都乐在其中,精益求精,力求咬字无误、断句精准,避免产生歧义而影响到伙伴们的听课体验。

第一期晚安播客海报

十二个晚安播客名额在开放报名后的两分钟内就一抢而空,北京和湖北各有六名伙伴报名。每晚播报的准备可谓时间紧,任务重——播客们除了要阅读所有的打卡文章,还要一起撰写播报稿,制作海报和文段卡片,并在当晚八点半做一次集体语音直播。在话题主持人的带领下,每一个播报小组均出色完成了播报任务,为主题学习增添了诸多亮色。播客们的献声,是对打卡作品进行提炼、整合和二次创作的过程,在社群里营造了新一轮的“看见”与“被看见”。

第一期“恰同学少年”活动证书示例(背景设计:Tink Deene 北京)

“恰同学少年”活动力求关注到每一个伙伴的参与情况。凡是完成了四次打卡的伙伴,均可获得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颁发的结业证书。因各种原因未完成四次打卡的伙伴也会收到参与证书。若一个共创小队内部所有成员均获结业证书,该小队还会得到“默契小队”勋章。所有主持人和播客亦会收到印有头像的专属勋章。

第一期“恰同学少年”活动角色勋章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第一期的34名京鄂伙伴完成了四个主题共一百余篇的写作打卡,所有作品均按照不同的主题收录进了四本小册子。

第一期四本小册子书影

3月14日晚上8点30分,第一期“恰同学活动”结营仪式在线上举行,伙伴们共忆活动历程,并通过接龙朗读一段段打动自己的文字来点亮文字作者的头像,相隔两地的伙伴在这个夜晚透过屏幕“看见”了彼此,收获了祝福与感动。

第一期结营仪式线上合影(部分)

将公益进行到底——创造更多可能性的第二期

应首期京鄂伙伴以及家长的强烈要求,第二期“恰同学少年”活动几乎是在第一期结营前夕就启动了筹备工作。较之第一期,第二期的筹备团队壮大了许多,有十几名第一期的老学员主动选择在第二期活动中担任主持人和播客团长,或是承担起美工设计等幕后工作。令人欣喜的是,清华附中清祈公益社的17名社员在社长王小康同学(网名:开水同学)的带领下,主动请缨,加入第二期“恰同学少年”筹备团队,负责活动海报、logo制作以及“一本册子”编辑与打卡统计工作。这些高中部同学的加入,将“恰同学少年”活动中清华附中人的公益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也为初中部的同学们树立了榜样。

美工组与后勤组成员名单(网名)

得益于对第一期的深入复盘总结,筹备组优化了第二期的所有活动环节,同时将招募的伙伴人数上调至44人。3月23日至27日,京鄂伙伴完成了四大主题的写作和复盘总结,打卡154人次,文章阅读总量达3499次。

第二期主持团队介绍

与第一期有所不同的是,第二期的小课主持人由第一期的老学员担纲,针对同样的话题,新的主持团队创造性地扩充了课程的内涵与外延,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举出了很多生动的案例。比如“来人有真知”的话题主持人张婉宸熙,在讲课内容中引入了舒茨的“人际关系三维理论”,并结合活动本身将三种“需要”条分缕析,让人耳目一新。

张婉宸熙课件展示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给44名伙伴留出充足的写作时间,四位敬业的主持人一致决定——将原定于下午一点的小课提前到早上七点来上。为了每天清晨七点整的准时开讲,她们通常六点半就准备好PPT,守在麦克风前了。

第二期主题打卡与复盘打卡界面

在晚安播客环节,第二期增加了“播客团长”这一角色,由第一期的播客来担任,负责统筹播报前期的所有工作。活动还特邀了话剧演员、资深人生教练和人类学学者等专业人士为同学们的播报进行指导。

第二期四名播客团长介绍

京鄂伙伴们在独自完成四大主题打卡的同时,还结成了多个共创小队。第二期的主持人在每个话题下专设了小队团体任务,有的是制作一本影集,有的是写就一首小诗,有的则是针对某个小课的周边话题进行深入研讨。大家在共写共创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增进了友谊。

第二期四大主题“一本册子”目录

第二期伙伴证书

第二期角色勋章展示

3月28日晚上8点30分,第二期“恰同学少年”活动迎来了结营仪式,在同学们重温了活动历程和初心之后,不同的社群角色代表一一开麦发言,畅谈幕后故事。最后,一个共创小队还集体朗诵了他们共同创作的一首小诗。

“打开礼物”环节则将结营仪式推向高潮。数位来自清华附中的志愿者现场展示了他们亲手设计的礼物——以清华风景照作为背景,同时载有湖北伙伴文字作品的一张张卡片。仪式现场充满了温暖的体贴与“被看见”的欣喜。

湖北伙伴收到的定制礼物

第二期结营仪式线上合影(部分)

老师这样说:

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被爱照见的结果。

在时间的剪影里,我们都要好好停下来,看一看那些回忆碎片里泛黄的歌谣,那些脚下我们必须要数清的砂砾和那些涌动在洪流中来不及抓住的向往。

“恰同学少年”活动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学生开启一段有趣而难忘的内心探索之旅,让疫情期间的北京和湖北同龄人在一个平等、自由的空间里敞开心扉,探讨不同的人生议题,让那些在成长中无处安放的小烦恼和无所不在的小确幸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在这里,没有评判,只有看见——每一位社群伙伴都能够看见他人的亮光,也让自己的亮光被看见,每个人都能够获得真实自在的觉察与内心的成长。

活动的另一愿景是让台前幕后每一个社群角色都能收获独一无二的价值感与幸福感。在“恰同学少年”社群中,每一类角色都被赋予了特定的职责与工作内容,各个工种既界限明晰又在各个维度上有工作的交集。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以及时间精力自主选择一个角色加入社群。一旦进入角色,便需要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将工作做到极致。所以对于筹备组的同学而言,即使没有参与写作打卡,也能在工作中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心流体验,与其他的各个角色产生深度的连接。爱,就这样在文字、图案与语音中自由流淌。

十八位清祈公益社的同学承担了非常重要的幕后工作,庞杂的美工和后勤任务极其考验人的耐心与细心。同学们心怀百分之百的热情与斗志,与每一个平凡的细节“死磕”,因为他们知道哪怕一个不起眼的疏忽都会影响到伙伴们的活动体验。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让四十四名京鄂伙伴收获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也让筹备组的同学们在一个个细节中磨炼心性,获得成长。

制作纪念卡片的几位志愿者更是深刻诠释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清华校训精神。他们带着对湖北伙伴的美好祝福,用心挑选卡片的底图与文字内容,在“清华印象”专业设计师的指导下,从色彩、构图和字体等诸多方面不断优化自己的卡片设计,连一个标点、一个空格也不放过,有的同学甚至废寝忘食,易稿数十次。最后,当一帧帧精美的作品在结营仪式现场呈现出来时,直播间里所有的观众都被这些充满爱与美感的“定制礼物”所打动。

——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老师 程苇航

高中学姐这样说:

这个活动对于绝大多数同学,尤其是初中生来说是非常特别而有意义的体验。作为过来人,我已经经历过像中考这样“人生第一件超级大的事”了,大概是从初三那年四月的月考之后,我开始很认真地思考比如梦想、初心、人际关系等等究竟是怎么回事。在这次“恰同学少年”活动中,这些主题又呈现在我的眼前,我尝试和伙伴们一起打卡写作,但是比起初三时的自己,参与体验就缺少了一些新鲜感和第一次深度思考人生问题的那种豁然开朗,我写的文字更多是在怀旧外加展望。

所以说,这样一个活动真的很适合初中生群体:能在中考之前提前思考自己的价值、意义以及梦想是件很幸运的事,不至于后来到了紧要关头才猝不及防地带着一种涩涩的心情去反思。如果初中的我也能参加这类活动的话,可能之后有很多事情都会变得不一样。

——清华附中清祈公益社社长 王小康(开水同学)

伙伴们这样说:

#陌生人的光

  • 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安静回想自己的过去,在尘封的往事里寻觅那一份未发现的美好。你有多久没真诚地记下心迹了?不去想那些作文拿高分的技巧,不去找那些别人的题材、别人的故事。——一晟 湖北

  • 每一篇文章,沁人心脾。每一次播客,暖人肺腑。——雕雕 北京

  • 漫长人生中,我们仍将踏访许多地方,遇见许多人,听他们分享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凝视那些灵魂悸动的瞬间,观看众多如自己一样的普通人。如何在世事复杂中,坚强地寻找自己?我们看见他们,并将遇见自己。——六元 湖北

#海内存知己

  • 我交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北京朋友,她们和我有着共同的爱好,我们在一起分享快乐,憧憬美好。友谊之深非仅在于交往时长,更在于思想灵魂之共鸣。——悦嘻嘻 湖北

  • 这些为着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却又各不相同的人儿,给我那吃吃睡睡写写看看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我开始转头望向窗外,我开始觉得要做的事情,要关心的事情不仅仅有学习和刻苦,还有和你们的联结,尽管彼此相距千里,尽管我们素未谋面。——Ian 北京

  • 这注定是一个不寻常的春天。在这“集体网课”之时,每天过着重复的生活,上课,写作业。“恰同学少年”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惊喜,在这个社群中结交到了很多志趣相投的伙伴,我想这定是人生中幸事之一。让自己的圈子扩大,不仅仅局限于自己身边。——六元 湖北

  • 我走遍了除南极洲之外的每一个大洲,却从未停下脚步好好看看自己的祖国。我曾短浅地以为,出过国,我的眼界就开阔了,但是我还没有看清眼前的一景一物。对于这一期的每一个伙伴,我想说:感谢你们发送的每一条语音,写下的每一句故事,可能我们没有交集,但是你们的文字已经代表了你们最真切的语言。——雕雕 北京

#发现价值感

  • 在一周中有了很多的进步,无论是从语言的表达,还是文字的书写。——媛子 湖北

  • 我渐渐懂得了要在绘画中捕捉自己内心的影子,与自己相遇,发现和认识真实的自己。——Tink Deene 北京

  • 很幸运可以参加这次活动,可以有一种新的、不一样的方式打开我的人生。——幼稚柠檬 湖北

  • 在面对播客团里的新成员时,身为团长的我可以从容不迫地给他们安排任务,提出他们都能接受的建议,我觉得自己与陌生人的沟通能力增强了。——久久 北京

#大胆做自己

  • 你的所好,你的所思,你的所感,都如此真切动人。——俟明 湖北

  • 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去认真思索每一个课题,写下心中所想,不用在意别人的目光,做自己就好。——桃子 北京

  • 从第一次的思考到最后一次打卡,我发现在思考的过程中,回忆了许多被隐藏在记忆深处的事情,那些记忆如碎片般,一片一片地被找回来,再一片一片地拼接起来。——染墨 湖北

  • 大胆地敞开心扉吧,摒弃杂念,在这里你可以做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是故事的讲述者,亦是最忠实的听众。忘记身份、姓名,这里会给你一个家。——久久 北京

  • 对未来的伙伴们,我想说:你们一定要站在自己热爱的世界里闪闪发光,做那个最真实的自己,做那个即使不完美却依旧闪亮的自己。——笑辞 北京

#跨越舒适圈

  • 一开始参加这个活动的时候,我有些拘谨,不敢多说话。几天走过来,我变得开朗了许多,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加入了晚安播客团,干了很多自己之前没有勇气做的事情。——Ariel 北京

  • 作为“知晓谈者心”主题的播客团长,一天半的播报准备时间里,好几次突发事件让我的心情如过山车一般,好在最后都化险为夷了。第二期活动让我练就了更好的心理素质,懂得了领导力很重要的一点——处变不惊!——文刀 北京

  • 如果再参加一次的话,我会挑战自己当一次“播客”,这次因为我没有克服内心的恐惧而错过了,下一次我一定要挑战一些不同的事。——Bonnie 湖北

  • 在大家的经历中,我开始学会正面对待过去的难过,学会治愈自己的伤痛,也学会通过之前的经历预防未来的隐患。……我畅想着未来的自己,脑里的景象比往常的任何一个时刻都要宽广,希望自己能够长成自己希望看到的模样。——谢昕然 北京

家长们这样说:

不是孩子与父母对抗,是我们没有找到打开他的世界的支点。今天支点终于如春霖般降临。充实、奋斗和快乐代替浮躁,这就是文字的力量。真心感谢并真心期待活动长期存在!活动的切入点找得很好,孩子与孩子的沟通,文化深度的差距,视野的拓展,内心深处的责任、奋斗和力量,才能让孩子真正地强大。不是实中(郧县实验中学)少年不跑,而是他不知怎么去跑,没有给予他那么强大的力量推动他去跑!时光不虚度,这种活动是最踏实的对汉江水源学子的支持。希望活动长期存在!

——湖北十堰家长

这个年龄的孩子与同龄人交流,比跟我们交流起来要顺畅很多。感谢清华附中老师的积极引导,还有同学们的努力付出。最后期望能在今后的假期多多举办这样的活动,同伴的积极影响和一起讨论的氛围,会带动他们去思考以前没思考过的问题,最后一定会达到自我赋能的状态。

——湖北荆州家长

能让孩子喜欢上写作是我们参加此次活动的最大收获。要知道,写作一直他的老大难问题。在“恰同学少年”活动中,他看到了同学们的作品,深受启发。每天有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还有同龄人之间的切磋,他充满了动力和兴趣,每天准时听课,写作的时候也开始字斟句酌而非草草了事。这就是自由写作的神奇之处吧,下一期我们还要参加。

——湖北武汉家长

特别感谢这个活动,孩子宅在家里,最缺的就是这种有深度的社交,这次活动对孩子最大的改变就是她开始反思自己平时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不当之处。在“恰同学少年”社群里的一周,她结识了湖北的同龄人,爱上了写作,还锻炼了自己的各项能力,为“抗疫”做了一点点力所能及的贡献。疫情结束后,如果有线下的活动,我们家长全力支持。

——北京家长

一周飞逝

一段缘分

若是有缘

下次再相见

便是老同学了

【武汉伙伴幼稚柠檬语】

致谢

“恰同学少年——京鄂学生共创故事群”这样一个师生共创的活动,从最初的简单构想到最终的活动落地,得益于众多外界力量的襄助。在此一一致谢。

感谢FLOW学院的人生导师小越和志琴发起的“共写人生小书”活动,清华附中五名初中同学在学生发展中心程苇航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此活动的第二期,收获了满满的感动,并折服于活动强大的赋能功能,当即决定在同学群中发起一场青少年之间的公益对谈,用初中生群体喜欢并力所能及的方式向湖北的同龄人传递温暖和力量。

感谢教育职员与国际部党支部金云、吴柳、刘洋洋和董文博四位老师在第一期活动中为同学们精心编辑了四个主题的作品集。

感谢吴柳老师、崔崔老师、Aurora老师和冯军老师作为专业导师在第二期晚安播客环节给予播客团队悉心的指导。

感谢清华大学官方唯一授权水木紫荆文创公司的清华印象品牌和设计团队提供的精美图片和在线设计指导,以及课程结业纪念品。在同学们心里种下一颗成才的种子,相约美丽的清华园。

【说明】

Ø 因保护隐私需要,文中引用的文字或图片作者均保留活动中使用的网名。

Ø “恰同学少年”活动的后续故事连载以及第三期的伙伴招募通知,将在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qhfz三全育人”平台进行推送。

Ø 本活动的最终解释权归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所有。若需转载本文内容,请联系清华附中学生发展中心。

文字:程苇航 部分“恰同学少年”活动参与学生及家长

图片:“恰同学少年”活动第一、第二期师生共创

审核:白雪峰 党胜军 王田 杨瑞

编辑:行政管理中心

办公室电话:62784695

学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清华大学北侧


© 爱游戏买球(昆明)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 05029635 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1175号